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乡村记事——八月照相馆
        发表时间: 2023-02-07 来源: 广州365bet游戏下载网站_365365bet娱乐场_365体育在哪下载网

        分享到:

          那时候,干照相馆的绝对算是文化人。

        365bet游戏下载网站_365365bet娱乐场_365体育在哪下载

          据说照相馆当年还是集体所有制企业,和人民理发店、人民饭店一样,照相馆员工也算是领饷的企业职工。有叫人民照相馆、红卫照相馆、八一照相馆、有的用地名冠名,有的干脆就叫国营照相馆,他们这种带有时代烙印的称谓,让群众感觉可靠信赖。正是这种长期的信任,让照相馆的生意一度红红火火、顾客盈门、络绎不绝。

          干的是文化艺术事,耳濡目染浸淫久了,照相馆的人除了会照相,往往也会舞文弄墨,练得一手好字,心血来潮时也吟首小诗或写篇短文,要么就有个夜莺般的歌喉。日积月累,自然是文化底蕴日渐深厚,相由心生。他们仪表堂堂,口吐莲花,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文雅气息,在当地多多少少也算是一个妇孺皆知的知名人物。在大多数人还在田间劳作的时候,他们大隐于市,静若处子,气定神闲,耕耘着这块文化自留地。这确实是一份体面的工作。

          拍照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,甚至可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。人生重要的事件,往往会照相留念。重大节日,好友久别重逢,年轻人初入职场,生日聚会,居民身份证换证等,都会照相。春节前后大合照火爆异常,比如春节家庭团聚,大家换上新装,去照相馆来张全家福,尊卑有别,长幼有序,依次落座。末了还嘱咐摄影师在合影上写上一行飘逸的招牌小字,注明时间地点,洗好后挂在家里的相框里,日夜瞻仰。夏天自然是毕业照,毕业班的学子们翘首以待,摄影师在校园摆开阵势,固定机位,各班轮番上阵,留下一张张长长的青春画卷。结婚照是必须的,夫妻俩个喜滋滋的,聚光灯下腼腆地依偎,摄影师钻进黑布盖着的大机器,前后移动至最佳位置,右手捏着一个气囊,三二一……电光火石之间,人生大事已成定局。

          那时候,家家房间显眼处几乎都有一个相框,玻璃后面压着一些珍贵的端庄的黑白面容,时间久了,泛黄而斑驳,后来,开始流行影集,一大本一大本的,记录一家人的生活,闲暇时候可以在此打开尘封的记忆,回顾岁月,重温亲情。

          照相馆里有很多布景和道具,人们可以选择长城、沙滩、天安门等不同的场景,也可以借馆里的西装、领带、皮鞋等。所以不论你原来的生活有多贫贱,进了照相馆,总是能让你形象焕然一新。

          照相馆的相机是一个木架的庞然大物,当年绝对是高科技,是个稀罕物。面对黑黝黝神秘的镜头,顾客难免有些紧张,有些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,颇有些拘谨。闪光灯一闪,不少人抖了个大激灵。摄影师就要与顾客做一个交流沟通,一边指引顾客调整好坐姿,一边聊天扯家常,调动客人情绪,促使放松自然,摄影师注意观察顾客表情,瞅准时机迅速按下快门,大功告成。这样提高了拍照的成功率,也避免了胶卷浪费,拍出的照片很传神。在暗红的房间连夜冲洗胶卷,显影定影水洗干燥裁剪装袋一气呵成。一袋袋相片在明净的橱窗里,心若止水,像待嫁的新娘。

          当年彩色胶卷还是稀罕物的时候,黑白照片是业内主流。当然也有高要求的顾客,如果愿意多花一些钱,照相馆可以帮你“上彩”,用颜料把黑白照片提升成“彩色照片”。这就需要一项难度相对较高的技术活——彩绘了,这是一次艺术的升华再造。高水平的摄影师往往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,把黑白相片变成彩色,立马提升了不少档次。

          除了照相,还必须有样过硬的传统手艺,画瓷像。那是为故去的人画的遗像,是逝者留给人间的最后记忆,大多数人只画黑白。在一块灰白的石板上,打好九宫格,对照相片,一笔一划勾勒出逝者生前的容貌,左右写上生卒日期,然后烧烤定型。为了招揽生意,照相馆往往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,除了衣着整齐风度翩翩的摄影师自拍照(这让我曾一度怀疑摄影师存在自恋倾向),还会展示瓷像作品。其中大多是伟人或明星,一来展示自己的技艺,二来表达自己的仰慕缅怀之情,毛主席周总理再次爆红,他们五官端正,形象饱满,照相馆争相临摹,传世最多,一时竟成为行业上岗证……

          物盛必有衰,有隆还有替,这是自然规律。红火过后是落寞,数码相机及数码产品的普及,摄影走进了千家万户,时代剧变,曾经的门庭若市,如今日渐式微。传统照相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沉浮,或升华转型或没落隐退……湮没在岁月里的痕迹,随着时间的推移,会在人们的脑海中慢慢淡去;而那些能够唤起我们记忆的,也许就是那几张发黄的相片。

          金秋八月,日落西山。走在昔日的大街,霓虹灯闪烁,传统照相馆踪影难觅,难免有些感伤。阑珊深巷,李健在轻吟浅唱的《八月照相馆》,或许倾诉出了一代人的留念和不舍:风\吹过照相馆的橱窗\窗外溜走的时光\当我路过这个地方\仿佛就像回到了昨天一样\你幸福地靠我的肩说\就这样过生命里的每一天\那么一瞬间\留下来的笑已成永远\当爱消失在时间里面\相片永远把你留在我身边……

        凯枫(广州花都)

        责任编辑: 丁欣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