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365bet游戏下载网站_365365bet娱乐场_365体育在哪下载校园 |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:打造善正校园、现代学府
        发表时间:

        365bet游戏下载网站_365365bet娱乐场_365体育在哪下载

        2022-03-16 来源: 广州365bet游戏下载网站_365365bet娱乐场_365体育在哪下载网

        分享到:

          老校名片

          学校:广州东山培正小学

          创办时间:1889年

          地址:广州市越秀区培正路5号之六

          校训:至善至正

       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校门。

          走进广州东山培正小学,古树成荫,游廊书韵,亭榭荷香,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交映其间。沿着校史大道走,学校1889年建校至今130余载的发展史缓缓铺陈开来,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

          1889年,归国华侨怀揣教育救国梦,用67块银圆创办了广州东山培正小学的前身——“培正书院”,为学校的血脉基因植入了家国情怀。

          “130余年来,培正经历风风雨雨,数迁校址,几更校名,但为国家培育良才的初心不变。”东山培正小学校长叶志丹说,学校将继续承先志、谋创新,秉承“至善至正”的校训,发扬红蓝精神,打造善正校园、现代学府。

       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校徽。

          勇立潮头:坚持改革创新

          在东山培正小学,红墙绿瓦的善正楼、博学楼、格致楼、蒙学楼等老建筑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记忆,也镌刻着一代代培正学子的风貌品格与精神印记。

          1889年,廖德山、冯景谦、李济良、李贤士等归国华侨用67块银圆创办东山培正小学的前身“培正书院”。而后,培正书院几迁校址,曾在香港,澳门等地办学;数更校名,曾名培正书塾、培正学堂、国民小学、私立广州培正中学校、公立东区第四中心小学、东湖街小学等,l984年复名东山培正小学。

        《广州东山培正小学一百周年校庆1889—1989》记载的东山培正小学校门。

        365bet游戏下载网站_365365bet娱乐场_365体育在哪下载

          培正的发展壮大,离不开1918年始任校长的黄启明先生。叶志丹介绍,黄启明在任期间,大胆改革,创新拓展,筹资购地建校,奠定了今日培正“同门”的办学规模。正是在他的经营下,培正逐渐成为设备完善、成绩优良、蜚声中外的学校,崛起为南国基础教育高地,享有“北有南开,南有培正”之赞誉。

          1933年,培正在香港购地,建立香港分校,是香港培正小学(先办小学再开中学)的开始;1938年,为躲避日军空袭,学校由广州迁澳,是为澳门培正中学之始。如今,培正家族得以延续,一门8校,除广州东山培正小学外,还有广州培正中学、广州西关培正小学、香港培正小学、香港培正中学、澳门培正中学、台山培正中学、梧州培正小学,分布在粤港澳桂等地。培正大家庭和睦友爱,各校之间资源优势互补,常常进行跨区域的师生交流活动。

       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善正堂。

          在132年的办学历史中,培正勇立潮头,敢为人先,坚持改革创新。创校之初,培正就开眼看世界,引进欧美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,领风气之先办新学,开设物理、化学、英语、天文、算术等科目。

          上世纪80年代,减负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。从1985年开始,东山培正小学通过整体改革实验,努力探路“减负”。学校通过调研发现,各学科教学如同孤岛,学生课业压力重复交叉,便将学科融合视作减负的重要途径,推动不同学科横向互动、纵向联动,不断打造“善正品格培育”特色课程结构化升级版。同时,学校借助课程改革项目,让课堂更加生动、活泼,营造善教乐学的生态。

          近年来,培正小学锐意进取,不断推进改革发展,硕果累累。学校获评“全国校园足球推广学校”“全国网球推广学校”“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”、首批广州市“智慧校园”“广州市少先队先进集体”等荣誉称号;2018、2019年获评越秀区办学水平优秀奖、年度考核一等奖,在体育、艺术、学科教学等方面节节攀升。

          至善至正:引导学生择善而为、正道直行

          在132年的办学历程中,东山培正小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,校徽、校歌、校训、校色等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和寓意,留有“至善至正”校训、“红蓝”校色及“爱国爱校”的文化传统。

          墙砖草木,皆能育人,无声的润泽与教化,让一代代培正学子在丰饶且深厚的文化熏陶中茁壮成长。在东山培正小学四年级(6)班学生叶伊婷眼中,善正楼独特的红砖块在诉说着学校创建于1889年的沧桑历史,也时刻提醒着她牢记校训“至善至正”。

       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善正楼。

          “‘至’在校训中有两层含义,一是‘最’,最正与最善之事是培正人追求的目标;二是‘到’,培正人要追求并达到‘善’与‘正’。”叶志丹说,“至善至正”这一校训给了代代培正人力量。在培正人的血液中,还流淌着学校特有的“红蓝精神”,红色代表热情、火热的心,蓝色代表冷静、思考周全。

          如何培养“至善至正”的培正人?东山培正小学以课堂为主阵地,以活动为大舞台,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,引导他们择善而为、正道直行。

          东山培正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兼学校大队辅导员马玉婷介绍,学校积极搭平台、引资源,做好德育工作。学校邀请雕塑家许鸿飞等行业专家作为校外辅导员,走进校园为孩子讲课,校长、书记带着少先队员走进校外辅导员实验室、工作室;与树人纪念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少先队员成为其第一批红色志愿讲解员;与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联合举行了“传承红色精神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”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……“这些活动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了读书报国、热爱科学、追求理想的种子。”马玉婷说。

       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举行升旗仪式。

          马玉婷介绍,抗疫期间,东山培正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,不断创新,对少先队员进行思想引领。红领巾广播站创设了疫线先锋、历史疫刻、记疫瞬间、战疫最前线、至正逆行至善之音等五大栏目,宣传抗疫知识、讲述抗疫故事,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、崇尚逆行先锋之心。

          “同时,我们以梯队建设的模式,发扬培正学长制的优势,大手牵小手,共同成长。” 马玉婷介绍,在每学期开学典礼、“六一”少先队队前教育和入队仪式、“六一”善正好学生和模范生颁奖仪式,五六年级的学长会为学弟、学妹们做指引,教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了解少先队的作风、认识队旗、队徽,佩戴红领巾等,让学长体会到为学校服务的光荣感、使命感,为学弟学妹树立了正面的榜样。

          东山培正小学还充分发掘校外尤其是越秀区内丰富的红色资源,通过“学、访、讲、唱、画”五个主要活动形式,在学生中开展红色文化立体研学活动,搭建理想信念教育平台。

          “我从三年级开始担任越秀区红色史迹志愿讲解团的一员,在中共三大会址给游客们讲述红色故事,之前也和同学们参加了以广州起义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。”东山培正小学五年级(5)班学生徐宝珞说,在活动中,她加深了对“至善至正”校训的理解。“从字面上来说,‘至善至正’是希望我们可以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。深层理解的话,它还意味着培正学子身上承担的责任和使命,要为社会做贡献,为校争光。”

       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学子。

          学无止境:师资队伍建设是永恒课题

          在1889年创办之初,培正仅有学生44人,聘教师二人,另由各创办人作义务教习。如今,东山培正小学已拥有一支总人数达121人、老、中、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。

          “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永恒课题。”叶志丹说,目前东山培正小学的骨干教师基本集中为“70后”,他们教学经验丰富,如何让他们带好“80后”“90后”教师,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。

          为此,东山培正小学开展了“红蓝师徒一对一结对”工作。每个月,师傅要听徒弟3节课,徒弟听师傅1节课,课后二人再进行交流总结,在一个学期结束后,新老师开展汇报课。这种师徒结对形式会持续3年,帮助新教师站稳讲台。同时,东山培正小学创建“红蓝研习社”,教师们经常聚在一起,互相交流信息技术、教材研磨、课题研究等问题,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。

       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博学楼。

          青年教师读书会也是东山培正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亮点。东山培正小学语文科科组长、语文教师高锡妍说,这是一个以读书、学习、思考、教研、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组织。教师每年寒暑假都会有读书活动,最近在重读《三国演义》《西游记》。除了国学经典,他们还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,比如《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》《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》等等。

          青年教师读书会不止于阅读,教师们还会摘抄《大学》《论语》等经典,举行读书沙龙,每学期还有读书会的汇报总结。在总结会上,有演讲、粉笔字展示、辩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。

          在教师阅览室的“红蓝教苑”栏目中,展示着教师们的书法作品。“写一手好字,不光是技能的磨练,更是心性的修炼。笔画之间有乾坤,树立文化自信,得从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开始。”高锡妍写得一手漂亮的硬笔字,并以身作则,在课堂上或借书法比赛的契机对学生开展指导、精准带练,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。

          “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。” 高锡妍说,她的教育理念可以用泰戈尔这句话来描述。带着学生读诗、背诗、赏诗,用诗歌拓宽学生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窥探,丰富学生对精致美感的体验,是她一直坚持的事情。在班级里开展常规阅读活动、建立班级图书角、成立读书小组、组织读书会等等活动,都是为了孩子们可以在阅读中实现精神成长。

       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内,立着着名雕塑家许鸿飞先生捐赠的作品《猴顿苹果》。

          教师们对学生倾注的爱是培正在百年传承中延续的无形的珍宝。“一个班有四十多个学生,很难做到个体关注。下课之后,老师会留一部分需要个性化辅导的学生,开展因材施教。这不是校长教的,而是老师自觉做的。主科和社团老师皆是如此。”叶志丹说,培正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,是老师们用扎扎实实的工作累积而成的。这种无形的传承,正是培正气质——至善至正、敬业乐群的体现。

          “时隔三十几年,女儿也在母校就读。老师课后给同学们查漏补缺的情景每天都在重复上演。这种爱岗尽职,关爱学生的风气默默地传承至今。”三年级(7)班学生李楚楚的家长、培正小学1987届毕业生张珺说。

          “每节数学课,我都会设置数学听算环节,让孩子们打好数学计算的基础,也训练孩子的专注力。”胡虹是培正小学1976届毕业生,已回母校任教三十余年。胡虹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,与培正带给她的温暖息息相关。“培正就像我的娘家,读书时老师待我亲如父母,在培正任教时同事与学生待我如家人,所有的一切凝聚为学校独特的代代薪火相传的红蓝精神。我不会忘记培正的恩情,我以自己是培正人为荣。”胡虹说。

       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格致楼。

          校长专访

         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校长叶志丹:将善正文化深植师生心中

       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校长叶志丹。

          南方+:回顾培正走过的132年历程,您有何心得?

          叶志丹:培正创办于1889年,是一所有130余年历史的老校。长期以来,学校秉承“培后进兮其素志,正轨道兮树风声”的办学宗旨,办学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而行,并努力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创新驱动力。如今,培正发展的交接棒交到我们手上,我们要秉承“至善至正”的校训,发扬红蓝精神,不断为国家培育良才。

          南方+:作为一所百年老校,东山培正小学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,这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优势。

          叶志丹:是的。培正向来注重师资队伍建设,以教师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。东山培正小学以互助教研、名师引领、红蓝讲坛等活动,多渠道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,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与理论水平,实现以交流促学习、以赛课促技能、以展示促活力、以课题促研究的良性循环。

          学校教职工中不乏“90后”,他们的加入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我们开展师徒传帮带、青年读书会、红蓝研习社等活动,关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,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,打造对教育有热情有大爱有本领的教师团队。

          同时,培正小学也注重教育技术与教育策略的提升,并将其落实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。推行智慧课堂、智慧校园,用技术提升教育品质和教学质量,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。

        广州东山培正小学获得多项荣誉。

          南方+:“至善至正”的校训,引领着培正发展。接下来,东山培正小学如何继续深入挖掘“善正文化”?

          叶志丹:校训“至善至正”是培正文化的核心。近年来,学校深入挖潜培正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,大胆实践“善正文化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。

          我们以“善正文化”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。首先,教师要懂得何为“善”,何为“正”,提升自身对“善正”的认识,自然而然地调用培正文化资源,把培正元素渗透到课堂之中。其次是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作用,引导学生以百年来培正的优秀学子如邹家华、廖承志、何东等为榜样,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。学校还编撰了《走进培正》这一校史读本,通过校史教育,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,培养学生作为培正学子的光荣感与自豪感,将善正文化深植心中。

          上世纪二十年代,培正开始建立级社制度。每一年为一级社,由学生自己命名,设计社旗、社徽等。在级社中,学生自立自理能力、团队意识精神不断提升,级社也成为发扬“红蓝精神”的良好载体。

        上世纪二十年代,培正开始建立级社制度。

          南方+:小学阶段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。东山培正小学如何推行五育并举,让学生全面发展?

          叶志丹:一直以来,东山培正小学在关注学科教学之外,也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与能力。我完全认同蔡元培先生“完全人格,首在体育”这一教育主张,体育不但让孩子们身体协调发展,还能帮他们超越自我。培正校训中“至善至正”的“至”一字还有“到达”这一层含义,到达往往需要毅力与恒心,而体育能锻造学生不畏困难、永不言弃的坚毅品格,帮助他们养成沉着冷静的品质。

          东山培正小学有高水平的田径、足球、网球和围棋也是学校的传统拿手体育项目,我们还与时俱进地把轮滑项目作为最新体育发展方向。同时,我们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,书法、国学、诵读、美术、舞蹈、合唱、管乐、弦乐等活动丰富多彩。培正致力于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多元发展平台,希望不同天赋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增长点和发展点。

          培正本身自带红色基因。现在,学校所在的广州越秀区集聚了中共三大会址等37处红色史迹,我们充分发掘红色资源,搭建理想信念教育平台。开展红色文化立体研学活动,把红色史迹故事引进课堂,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、传承红色基因。(南方+)

        责任编辑: 黎 晓